Skip to content

唑吡坦

CAS  化学式 

唑吡坦(Zolpidem)是一种与苯二氮卓类有关的咪唑吡啶类催眠药物。中国大陆商品名为思诺思,台湾则有佐沛眠、使蒂诺斯等名称

  • 被滥用效果:催眠、短暂失忆、快速动眼期、清醒梦样幻觉、去抑制、梦境增强、内外部幻觉
  • 时效:15-45min 起效,持续 5-10h,3-6h 达到峰值
  • 计量:10mg

精神效应

视觉效果

唑吡坦的视觉效果与某些方面的精神错乱药、解离药和迷幻药的视觉效果相当。其幻觉状态是由快速动眼造成的。在低剂量下,这些影响表现为简单的视觉抑制,但在较高剂量下,它们可能会升级为具有奇异和独特性质的全面复杂幻觉状态。

  • 复视 - 唑吡坦产生的复视可能适用于整个视野,或者仅适用于单个或多个物体,有时伴随着转化。
  • 漂流 - 在较重的剂量下,这种化合物可能会以与传统致幻剂相媲美的方式诱导风景、墙壁、物体和人的体验似乎融化和扭曲。
  • 几何结构 - 唑吡坦产生的几何结构与DXM有相似之处,通常在抖动和静态之间转换。
  • 内部幻觉(自主实体;环境、风景和风景;透视幻觉和情景和情节)- 这种化合物上的内部幻觉可以被描述为生动的梦境状态,其风格类似于谵妄者。这种效果通常在中等剂量下短暂而自发地发生,但其发生和持续时间与消耗的剂量成正比,逐渐延长,最终变得包罗万象。它可以通过其变体来全面描述为可信度谵妄、风格互动、新体验和内容记忆重播相等、可控性自主和风格扎实。
  • 外部幻觉(自主实体;环境、风景和风景;透视幻觉和场景和情节)- 与其他类别的致幻剂相比,这种效果仅在大剂量时发生,并且与 DPH 和曼陀罗等谵妄药相当。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其变化来全面描述为可信度上的谵妄、可控性上的自主性和风格的坚实。这些幻觉最常见的主题包括日常事件(例如与不在场的人交谈)和不可能的事件(例如无生命的物体栩栩如生或影子人)。

视力抑制残像深度知觉失真巨视对象激活对象更改外围信息误读幻形影子人

作用机理

选择性的作用于脑部苯二氮卓类OMEGA-1受体

唑吡坦是GABAA受体的正别构调节剂,它选择性结合GABAA受体的α1亚基,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催眠和较弱的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特性。与地西泮不同,唑吡坦可以与αβGABAA受体结合,它被证明与α1-α1界面结合。唑吡坦对α2-和α3-亚基的亲和力比对α1低10倍,且对含α5亚基的受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亲和力。含α1亚基的苯二氮卓位点(旧称ω1)主要存在于大脑中,而含α2亚基的苯二氮卓位点(旧称ω2)主要存在于脊柱中,因此唑吡坦更易于与位于大脑而不是脊柱中的GABAA受体结合。唑吡坦对含有γ1和γ3亚基的受体没有亲和力,并且像绝大多数苯二氮卓类药物一样,它也对含有α4和α6亚基的受体缺乏亲和力。唑吡坦或许是通过诱导受体构象来调节受体,它诱导的构象能够通过正调节位点调节激动剂γ-氨基丁酸与其同源受体的结合强度,而不影响脱敏或峰值电流。

与扎来普隆类似, 唑吡坦可能增加慢波睡眠,但对第二睡眠期没有影响。一项比较苯二氮卓类药物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文献综述显示,唑吡坦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在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持续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质量、不良事件、耐受性、失眠反弹和日间警觉性方面几乎没有显著的差异

毒性和潜在危害

唑吡坦相对于剂量具有低毒性。然而,当它与酒精或阿片类药物等镇静剂混合时,它可能是致命的。据报道,唑吡坦引起精神病、妄想和谵妄的几率明显高于LSD、氯胺酮或DMT等其他致幻剂。

  • 与镇静剂联用:可导致危险甚至致命的呼吸抑制水平。这些物质会增强彼此引起的肌肉松弛、镇静和健忘症,并在高剂量下导致意外的意识丧失。在昏迷期间呕吐和因窒息而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用户应尝试以恢复体位入睡,或让朋友将他们移至恢复体位。
  • 与解离剂联用:会导致昏迷时呕吐的风险增加,并因窒息而死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用户应尝试以恢复体位入睡,或让朋友将他们移至恢复体位。
  • 与兴奋剂联用:由于存在过度中毒的风险,将唑吡坦与兴奋剂联合使用是危险的。兴奋剂会降低唑吡坦的镇静作用,这是大多数人在确定中毒程度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一旦兴奋剂消失,唑吡坦的作用将显着增加,导致加强的去抑制以及其他作用。如果联合使用,则应严格限制自己至少每隔几个小时只服用一定量的唑吡坦。如果不监测水合作用,这种组合也可能导致严重脱水。